-
玉樓舂/白云道人
已完結
作者:白云道人 更新:2019/1/31
本書為臭名昭著的明清書《巫山史》的翻版,其刊刻書坊嘯花軒為康熙年間?瘯臅。書中主人公皆不務正業,四處拈花惹草,以道家“房中術”折磨摧殘青女,品行極其惡劣,是封建男歧視女、待女的一部活證。
-
虹(茅盾)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7
梅行素的父親是個落魄中醫,母親已去世,從美國回來的哥哥很快去做官了,她自己過著寂寞的生活。在她還在女校讀書時,她就被父親許給了父親的表侄柳遇,柳遇是一個孤兒,為梅父收養,正經營一家雜貨鋪。梅小姐本就不同意這個包辦婚姻,她的心上人是在軍隊里的姨表兄韋玉。韋玉也十分她,但生軟弱,奉行托爾斯泰的無政府主義,又有肺病的他一直不敢在婚姻上有所決斷。
-
林家鋪子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7
林家鋪子》原名《倒閉》,短篇小說。茅盾著。作于1932年7月,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說集《蠶》。描述一二八事變前后上海附近的一個小市鎮林家百貨小商店由掙扎到倒閉的故事。
-
鍛煉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7
《鍛煉》是茅盾于一九四八年寫的長篇小說,也是作家生前最后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最初連載于香港《文匯報》上(1948年9月9至12月19)。文化大革命后,經作者修訂,于一九八一年五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反映抗戰爭的多卷小說中的第一部。小說主要描寫抗戰初期上海“八·一三”淞滬戰爭時整個社會風貌。茅盾在作品的小序里曾說,寫完第一部,就因為中國共產已經不但解放了東北三省,且包圍天津、北平,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而布置了我們在香港的民主人士經海道赴大連,大約于1948年尾我離開香港,因此不得不中斷此書寫作計劃而只成了第一部《鍛煉》。
-
多角關系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7
“噓噓!有人來了——噯,討厭!你—文靜一點不好么?”和這說話聲音同時,東邊窗的白綢窗幔上兩個人頭影子也就分開。高跟皮鞋閣閣地響了幾下。影子中間的一個——像一個鳥窠的,移到那白綢窗幔的左邊去了,晃了幾晃,終于留半個在幔邊上,卻換成側影:朝天鼻子底下張開著兩片薄嘴。隨后是吃吃的一串笑音。白綢窗幔的正中有一個壽桃式的影子,一只黑手移到那“壽桃”上,搔了兩搔。
-
腐蝕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7
《腐蝕》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慶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女特務趙惠明的一段經歷。作品以記體的形式,透過趙惠明矛盾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記述,把“皖南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側面表現出來,作品既描寫了作為國民女特務趙惠明的復雜生活和心理狀態,刻畫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擊了國民法西斯特務統治制度的罪惡。
-
霜葉紅似二月花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7
瑞姑太太的到來,使得張府上那種枯燥沉悶的生活起了個波動。從老太太以至恂少,都像心頭平空多出了一件什么東西,洗一個臉,開一頓飯,也像比往常興頭些了;可是興奮之中,不免又帶幾分不安,似乎又怕他們自己向來不敢碰觸的生活上的瘡疤會被心直口快的姑太太一把抓破。
-
子夜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6
《子夜》,原名《夕》,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于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完稿,共十九章。1933年1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先后被譯為英、德、俄、等十幾種文字。
-
蝕
已完結
作者:茅盾 更新:2017/12/6
寫于1927年,1928年的《蝕》,包括三個略帶連續的中篇:《幻滅》、《動搖》、《追求》,以廣闊的場面,宏大的氣勢,真實、迅速的反映了剛過去的大革命及大革命失敗后的社會心理!段g》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回避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的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批判神。
-
低地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低地》是一部短篇小說集,米勒的處女作,有自傳成分,講述了巴納特施瓦本地區(主要居住著德裔羅馬尼亞人)艱苦的農村生活。從孩子的視角反映了人們神的狹隘和常生活的殘酷。小說經審查刪節后,1982年在布加勒斯特出版。從《低地》開始,她就運用一種獨白的聲音,訴說她在這片灰暗鄉間成長的經歷。
-
人是世上的大野雞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人是世上的大野》是一部中篇小說集,包括《人是世上的大野》和《獨腿旅行的人》兩部作品!度耸鞘郎系拇笠啊分v述了一個關于移民的故事:溫迪施一家等待著當局同意他們去國外的許可,越來越多的羅馬尼亞鄰居離開了村子,而他們還在漫長的等待中,最終,女兒阿瑪莉決定用體換取當局的公章。而《獨腿旅行的人》則描寫了一個情故事,作者揪心的字句,表達出女主人公對故土的眷戀,與小說中對柏林街道不帶情彩的描寫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出作者處于人生過渡期的內心掙扎。
-
心獸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1980年,年輕女孩蘿拉離開了貧窮偏僻的小村莊,去大城市上大學,和五個女孩住在擁擠簡陋的宿舍里。為了逃避灰暗現實,她隨意與各種男人發生關系,有工人,有體育老師。但是,她最終沒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發現自盡于宿舍。她的朋友不相信她會自殺,想找到事實真相。他們成立秘密小組,寫詩,記錄齊奧斯庫統治下的常生活。不久他們也被盯上,暴力逐漸降臨…
-
十三步
已完結
作者:莫言 更新:2017/12/6
不僅活人使我們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們受苦。死人抓住活人!《十三步》[1]是莫言在1988年運用荒誕藝術手法描寫知識分子和現實生活的一部力作。作品構思巧,語言暢,從不同的角度對當代人的生活,情、家庭等作了描述。表達了作者所具有的獨到的創作風格,非常值得一讀。
-
呼吸秋千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赫塔·米勒的最新作品,甫一出版便獲得了德國書獎,被譽為“一部氣勢磅礴,奪人心魄及令人謙恭的小說,也許是這個秋季最令人難忘的讀物”。故事背景設定于“二戰”結束時,主人公是17歲男孩,他被送到烏克蘭勞動營。這些曾在“二戰”中與納粹政權合作過的德國人,受盡非人的待遇。作者以大角度描繪了這個悲慘的年代。
-
狐貍那時已是獵人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狐貍那時已是獵人》是赫塔?米勒長篇小說代表作。風雨飄搖中的羅馬尼亞,彌漫著無所不在的恐懼、屈辱和絕望。阿迪娜和克拉拉是一對好友,阿迪娜在學校做老師,克拉拉則是工廠的工程師?死狭艘粋秘密警察,他的工作是監視阿迪娜和一群年輕的音樂家。兩位女友之間的友誼陷入危機中。阿迪娜每天下班回家,都發現掛在臥室中的狐皮尾巴短了一截。威脅越來越近??
-
今天我不愿面對自己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今天我不愿面對自己》是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名制衣廠的年輕女工,因為在運往意大利的衣服中夾帶一張“我等你”的紙條,被控在工廠賣并失去了工作,而且必須定期接受秘密警察的盤問。秘密警察問話的內容,涉及她過去的一切,每項細節都足以把她推向深淵。制衣女工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更清醒地、全神貫注地應對盤問。小說充詩的語言,并透過層層盤問,慢慢堆積起主角的記憶。
-
鏡中惡魔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包括散文集《饑餓與絲綢》《鏡中惡魔》。由13篇文章構成,是作者在1990—1994年間,公開發表的部分文章和公開演講的演講稿。
-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所收文章寫于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從常經歷或某個政治事件談起,既有對時代局勢的思考,也有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和完美的文學,尖銳卻富有詩意。
-
國王鞠躬,國王殺人
已完結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17/12/6
《國王鞠躬,國王殺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豐富。作者運用“少數民族語言的獨到”,講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監督下,顛沛離的灰暗生活。她在極權統治扭曲語言的現狀下,選擇以冷峻、超現實的詩語言,表達對現實環境的不安全。
-
小銀和我
已完結
作者:胡安·拉蒙· 更新:2017/12/6
作者與一頭驢(小銀)齒相依的真摯的情,這種情的純度和濃度只能在宗教之中才能體會得到。小銀是作者的兄弟,朋友,或者孩子。他們親密無間。在作者眼里,小銀:茸茸的小銀玲瓏而溫順,外表是那樣的柔軟,軟的通身像一腔純凈的棉絮,沒有一骨頭。唯有一雙寶石般發亮的眼珠,才堅硬得像兩顆美明凈的黑水晶的甲蟲……月樣的銀白,鋼樣的堅強。他們相依為命,一同走過美麗的原野、村莊、山崗、教堂、大街、小巷……走過詩人的故鄉——西班牙的韋爾瓦省的摩格爾,那也是詩人的最后的安息之地。這是一組西班牙南方的風情畫。也是獻給小銀的一首長長的抒情詩。希梅內斯一會兒喃喃低語,一會兒欣喜若狂。他注視小銀的目光那樣柔和、那樣深情、那樣戀、那樣寧靜……
-
福地
已完結
作者:弗拉迪斯拉夫 更新:2017/12/6
講述紡織工廠里,有三個工人——丹尼爾,德國人和一個猶太人,因為工作時間過度,無法忍受,于是帶領工人叛。波蘭工業化初期,三個懷夢想的青年,立志建立自己的紡織廠。三人想盡一切辦法籌集資金,建成工作。最后工廠被人一把火焚毀……
-
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
已完結
作者:伊凡·亞歷克 更新:2017/12/6
《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是蒲寧的一部自傳的長篇小說,創作于1927年至1933年,歷時七年之久。巴黎一家報社記者曾經問蒲寧:“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您的整個文學活動嗎?”蒲寧回答說:“我想是的,但我深信瑞典文學院首先想要褒獎我的是最近的一部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這部小說以主人公阿爾謝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基本線索,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著重表達“我”對大自然、故鄉、親情、情和周圍世界的受,表現了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和心路歷程。情經歷無疑是作品中主人公最重要的生活體驗。
-
騎虎
已完結
作者:約翰·高爾斯 更新:2017/12/4
人的占有是從來不會停止不前的。福爾賽家人總認為它是永遠固定的,其實便是在福爾賽族中,它也是通過開花放萼,結怨尋仇,通過嚴寒與酷熱,遵循著前進的各項規律;它而且離不了環境的影響,就如同馬鈴薯的好壞不能離土壤的影響一樣。英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歷史家,到了適當的時候,將會形容這一個相當急劇的變遷為:從一個心安理得、自我約束的地方保守主義進至一個更加心安理得、然而不大約束的帝國侵略主義——換一句話說,整個國家的占有都在發展著。
-
出租
已完結
作者:約翰·高爾斯 更新:2017/12/4
一九二○年五月十二號的下午,索米斯從自己住的武士橋旅館里出來,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畫店看一批畫展,順便看看未來派的“未來”。他沒有坐車。自從大戰以來,只要有辦法可想,他從來不坐馬車。在他眼睛里,那些馬車夫都是一群沒有禮貌的家伙;不過現在戰爭已經結束,馬車又有點供過于求起來,這班人遵照人的習慣,又開始變得有點禮貌了。雖說如此,索米斯仍舊不痛快他們,心靈深處總把這些人和過去暗的記憶看成一個東西;而現在,就如他這個階級所有的人一樣,隱隱又把他們和革命看成一體了。大戰期間,他曾經有一個時期相當焦急;和平后有一個時期焦急得還要厲害;這些經歷都產生了一種頑強的心理后果。
-
蘋果樹
已完結
作者:約翰·高爾斯 更新:2017/12/4
《蘋果樹》這部中篇小說,作者自許為他最好的故事之一,文字優美、耐讀。通篇描寫青年大學生艾舍斯特因“憐憫”上天真純樸的村姑梅,與她在蘋果樹下定情;又因階級意識而將她拋棄。他造成一起戀悲劇,而最終他又為此傷,因為他遺失了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那蘋果樹、那歌聲和那金子”。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開頭艾舍斯特對“憐憫”的討論,他說它“至少是蚌里的珍珠”。這個問題在作者寫作《蘋果樹》時,在寫給哈代的信中也曾議論過,他說:“蚌因珠而病,但珠是最美麗的東西,它比蚌本身更加珍貴。”據此,不難從小說中捕促到作者的道德批判和審美觀念。
-
質量
已完結
作者:約翰·高爾斯 更新:2017/12/4
我很年輕時就認識他了,因為他承做我父親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開一家店,店房有兩間打通的鋪面,開設在一條橫街上——這條街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時,它卻是坐落在倫敦西區的一條新式街道。
-
幸福之路
已完結
作者:羅素 更新:2017/12/4
羅素認為,現代人過度強調競爭,認為“成功只能成為造成幸福的一分子,倘使犧牲了一切其余的分子而去贏取這一分子,代價就太高了”。羅素提倡一種有節制的生活,“興奮過度的生活是使人疲力盡的生活,它需要不斷加強的刺來是你震動,到后來這震動竟被認為娛樂的主要部分......所以,忍受煩悶的能耐,對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他認為嫉妒是完全不可取的,“一個智慧之士不會因為別人擁有別的東西,而對自己有的東西不興趣”。對于恐懼,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恐懼是一種禍害,也因其使人偏于自我集中”。最后,羅素希望人們沖出“自我”的牢獄,做一個熱情與興味向外發展的自由的人,“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觀的,有著自由的情,廣大的興趣,因為這些興趣與情而快樂,也因為它們使他成為許多別人的興趣和情的對象而快樂”。
-
青鳥
已完結
作者:莫里斯·梅特 更新:2017/12/4
樵夫的兒子蒂蒂爾和女兒米蒂爾在圣誕節前夜夢見仙女,她看來象鄰居貝爾蘭戈太太,她要兩個孩子外出給她生病的孫女尋找青鳥。兄妹倆用仙女賜予的魔鉆,召來了火、水、牛、面包、糖、貓、狗等的靈魂,并和它們一起踏上尋找青鳥的旅途。首先他們到了仙,仙女們讓他們先到記憶之鄉去,讓光作前導,并告訴他們,死人活在活人的記憶里,就不會死。在光的引導下,蒂蒂爾兄妹到了記憶之鄉,看見祖父母及死去的7個小弟妹。他們看見一只黑鳥,忽然變為青,以為就是青鳥,懇求祖父母給他們。但一離開祖父母家,青鳥頓時變回黑,于是知道這不是他們要找的青鳥。
-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已完結
作者:西爾瑪·拉格 更新:2017/12/4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講一個不學習、喜惡作劇的頑皮孩子尼爾斯,因為一次捉小妖,而被小妖用魔法變成了一個小人。他騎在他家的大白鵝背上,跟著一群大雁出發作長途旅行。通過這次奇異的旅行,尼爾斯增長了很多見識,結識了許多朋友,也碰到過好幾個兇惡險的敵人。他在種種困難和危險中受到了鍛煉,最后尼爾斯回到了家中,恢復原形,變成了一個好孩子。
-
国产 vr精品亚洲 欧美 高清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卡通动漫野外_欧美午夜片欧美片在线观看_超碰CaoPoron个人登录页面